
當人類的壽命逐年延長時,家犬也越活越老,根據台北市統計,家犬的平均壽命已從10歲延長為14歲,老犬的照顧也因此受到關注,台北市早在2016年就制定《台北市動物安養機構輔導要點》,鼓勵動物醫院、寵物旅館等業者成為寵物安養的長期照顧機構,但服務對象多是有飼主寵愛的家犬,那麼,老、病、殘的流浪狗也能有這種福氣嗎? 新北市動保處給出了肯定的答案。
擁有8間「動物之家(收容所)」的新北市動保處,決定將中和動物之家轉型為長照園區,未來集中安置老病殘難以送養的流浪狗。建物優化改善工程自2024年3月展開,預計於2025年8月完工,長達18個月的工期中,世界愛犬聯盟捐贈的移動式犬舍派上了大用場,成為250隻狗的臨時居所,陪伴牠們度過秋冬季 節的寒風苦雨。

當台灣還有14多萬隻流浪狗在街頭、野外遊蕩時,動物之家的欄舍可以被老病殘的狗隻占用嗎? 或是應將牠們安樂死,以清出欄位,收容年輕健康有機會被領養的狗? 這其實是一個見仁見智、正反意見對立的議題。
贊成者從人道角度出發,認為老病殘的「人」有求活的權利,狗也應該如此,除非是由獸醫師判斷罹染重病不得不安樂死的狗,否則不應以狗的高齡、老化或肢體殘障,作為安樂死的理由。反對者當然是務實的考量,認為與其把照護資源放在老病殘的狗隻身上,不如去照顧年輕健康的狗,才具有效益。
2025年1月底,世界愛犬聯盟人員走訪中和動物之家,看到了40組移動式犬舍的使用情況,也看到了十多隻老病殘狗趁著有和煦陽光的好天氣,在園區或坐或臥曬太陽。牠們不會狂呔亂叫,多半會主動靠近人討摸摸,情況較差的一隻老病狗趴在推車裡,似乎也很享受這片刻。負責照護牠的黃繼霆醫師表示,雖然牠已不能走動,但面對食物時仍盡力食用,展現強烈的生存欲望,所以並不考慮採取安樂死措施。

中和動物之家的優化改善工程分階段進行,目前已完成貓舍和長照中心的翻修,可以看出長照中心的雛型,每隻狗都有獨立的居住空間,日後還會增加水療跑步機、復健輔具等設施,不輸民間的寵物長照中心。
由於台灣許多縣市的收容所有「付費棄養」項目,一些飼主在無法或不願照顧家中的老病殘狗時,可以用極低的代價,把毛孩移交給政府飼養,因而被喻為「付費棄養」。新北市動保處處長楊淑方說,動物之家設立長照中心,主要用意在教育,期望能讓飼主透過實地參訪和觀摩,了解如何體恤老病殘狗的身心狀況及照料牠們的方式,以降低棄養率。
中和動物之家長照園區能不能發揮預期效果,讓飼主勇於負起不離不棄、終生照顧的責任?8月後就可見分曉,也盼望民間有更多日託機構和鐘點人力興起,共同分擔飼主的辛勞,完善落實「毛孩是家人」的理想。
Comments